铁矿石期货体系改变行业贸易模式

       2014年至2015年,钢铁行业进入周期性低谷,其间我们在期货市场上不断磨合和探索,很大程度上利用期货工具对冲市场下行风险。在经历了行业‘寒冬’后,2016年一季度下游市场回暖、钢价回升,铁矿石价格也随之上涨。河钢国际经调研后分析,此轮铁矿石价格上涨过快,缺少供需基本面支撑。为此,公司果断对铁矿石库存进行套保。4月下旬,铁矿石现货价格回调,由于此前采取套保措施,避免了库存跌价风险。
       除钢厂外,对期货市场的“雪中送炭”感受颇深的还有焦化企业。据我国最大的民营焦化企业——旭阳集团副总裁王凤山介绍,2011年以后,黑色产业链产品价格呈现持续下跌走势,焦化行业和上下游均处于艰难的去产能阶段,企业面临融资难、环保压力加大等问题,行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正是从那时起,旭阳集团首次运用期货辅助企业渡过难关。以2011年焦化企业的冬储行情为例,当年黑色系品种价格持续下行,按惯例进行冬储的焦化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冬储煤第二年开春便成了‘烫手山芋’,依靠传统经营模式很难维系。如何做到既存货又躲避下跌风险,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彼时引入期货工具对买入的原料进行卖出套保,在规避了价格下跌风险的同时也保证了次年正常开工生产。
       在期货市场获益的不仅是钢铁、煤焦生产企业,贸易商也同样感受到了期货市场为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由于在购销两端都面临价格风险,贸易商对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的需求格外强烈。嘉吉一年铁矿石贸易量约3500万吨,以中国铁矿石期货为主做套保,基本覆盖全部贸易量。2013年后嘉吉借助期货工具实现了转型,从原先只做少量印度矿贸易到如今大量开展主流矿海漂远期贸易和港口现货贸易,这得益于嘉吉较早参与期货市场。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中国铁矿石贸易在2008年以前基本靠年度长协定价、从矿山采购。现货贸易不活跃,贸易商只发挥很小作用,也没有衍生品工具保护,拿现货后要么背对背立刻卖掉,要么等市场价格涨起来卖掉。2008年后,中国港口铁矿石库存量增长,港口现货贸易开始活跃。此时,很早参与到期货市场的嘉吉开始扩大贸易范围。2013年后,大商所铁矿石期货推出,人民币定价的港口现货贸易进一步发展,海漂远期贸易与港口现货贸易相辅相成,利用铁矿石期货为客户提供更多定制化的风险解决方案和贸易定价参考。
       2013年中国铁矿石期货上市后,铁矿石市场格局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现货贸易更加成熟和活跃,市场容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像嘉吉这样的贸易商,从原先只做海漂货和进口贸易现在转型做港口内贸,也有越来越多的钢厂从原先只买进口长协海漂货,到现在买越来越多的港口现货。据悉,以前港口铁矿石资源偏紧,企业为了长期稳定生产必须采购长协矿。然而2008年后,在高炉大型化及钢厂沿海化的趋势下,我国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现货的采购量不断增加。一些民营钢厂70%至80%的铁矿石是在港口灵活地采购现货。
       贸易方式的变化,使国内外市场都在不断探索更合理、有效的市场化贸易和定价机制。据了解,国际铁矿石定价方式经历了从随采随买的即期定价、年度谈判定价到如今主导的现货指数定价。随着我国铁矿石期货价格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期货价格已成为国内乃至国外企业参考定价的重要依据,以期货价格加升贴水的基差贸易模式在行业内推广。
       相较于传统贸易模式,基差贸易中采用的期货价格更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利用期货价格作为基准,同时结合对商品在产地和质量方面的考虑调整升贴水,很好利用了市场的定价机制,使得买卖双方拥有平等的地位。“河钢集团每年需保供铁矿石5000多万吨,基差贸易的推广对钢厂保供来说十分必要。河钢国际通过基差贸易更便利、灵活地执行现货采购计划。同时,也可以利用对期现市场基差的预判,更加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
       展望未来全球黑色产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大部分国际矿山、贸易企业都十分欢迎中国铁矿石期货对外开放,也将逐步参与开放后的铁矿石期货市场。中国铁矿石期货对外开放将提供国际贸易新的定价模式,形成更有代表性的期货价格,指导贸易定价,进而更好地服务全球贸易。
       文章来源:沈钢网
文章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