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两大基地、四大集群,山东已着手重整钢铁业布局

       在2019年2月份,山东省临沂市钢铁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临港召开。会议透露,临沂市委市政府将成立指挥部,为加快推进临港1400万吨高端不锈钢及先进特钢基地的建设做好服务工作。
       在座谈会上,临沂市涉钢企业——华盛江泉集团对临沂市退城入园、江鑫钢铁(华盛江泉集团下属公司)产能搬迁转移做出表态称,华盛江泉集团绝对服从市政府规划部署,作为临沂本土钢铁企业,将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打造临沂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基地,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退城入园的决定,全力以赴推进临港新园区新项目建设工作。
       据相关媒体报道,华盛江泉集团曾表示,本着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钢铁产业的战略目标,抢占先机,主动作为,积极融入临港区1400万吨钢铁产能项目规划,计划重点投资建设年产600万吨优特钢项目,配套建设年产260万吨机焦项目和年产20万吨精密铸造项目,同时致力于智能商业住宅项目、现代化综合商业体项目的开发建设。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小编了解到,根据此前印发的《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5年)》,山东省将对标国际一流,着力打造日—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莱—泰内陆精品钢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日照先进钢铁制造产业集群、临沂临港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制造产业集群、莱芜精品钢和400系不锈钢产业集群、泰安特种建筑用钢产业集群,即打造两大基地、四大集群。
       其中,临沂临港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制造产业集群位于临沂临港区域,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产能规模1400万吨,依托山钢集团、日钢集团、鑫海科技等企业,以镍电合一、短流程炼钢为核心,充分发挥高镍铁资源优势,围绕不锈钢生产、不锈钢制品加工、不锈钢产品集散交易三大板块,加快构建不锈钢“发电—镍铁—不锈钢—不锈钢制品加工”全产业链条。
       目前来看,临沂临港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工作已取得进展。除了华盛江泉集团计划的投资项目外,2019年1月18日,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举行了年产200万吨高端不锈钢制造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由山东盛阳金汇不锈钢有限公司与山东隆盛钢铁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计划总投资106亿元,主要建设年产50万吨70t×1电炉炼钢生产线,新建年产160万吨高炉铁合金及150万吨特种钢炼钢项目和年产200万吨下游制品精加工1700mm热轧——冷轧连续生产线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500亿元,税收15亿元以上。
图片来源:中新网
       另据《泰安日报》报道,近日山东省肥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殷锡瑞指出,山东省把建设内陆精品钢产业基地当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肥城列为项目的主要承建地,总投资逾150亿元新建精品钢项目。殷锡瑞说,钢铁产业规划调整是全省深化钢铁工业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举措,在山东省总体压缩钢铁产量的形势下,山东省将肥城石横特钢产能指标从255万吨调至465万吨,提高80%,相当于再造一个“石横特钢”,特别是让石横特钢在工艺和技术上都将产生质的飞跃。据悉,肥城的钢铁项目,是山东省打造莱—泰内陆精品钢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围绕打造两大基地、四大集群的目标,山东已着手重整钢铁业布局。
       相关阅读
       2018年11月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制定了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目标和推进钢铁行业布局优化、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到2025年,传输通道城市和胶济铁路沿线地区的钢铁产能应退尽退,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提升到70%以上;到2025年,合金钢(含不锈钢)比重提高至20%以上;到2025年,电炉钢占比达到20%左右;到2025年,省内产能排在前2位的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翻一番,达到1500吨/人·年。
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目标
       严控钢铁总产能,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大幅压减转移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和胶济铁路沿线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地区的钢铁产能,在确保日照、青岛、临沂和莱芜、泰安空气质量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将目前分散在12个市的钢铁企业和钢铁产能,逐步向日—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和莱—泰内陆精品钢生产基地转移,到2022年,济南、淄博、聊城、滨州等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企业产能退出70%以上,将青岛董家口、日照岚山、临沂临港等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提升到50%以上;到2025年,传输通道城市和胶济铁路沿线地区的钢铁产能应退尽退,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提升到70%以上。
       高端钢铁产品供给水平明显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能源装备等领域所需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进步明显,到2025年,合金钢(含不锈钢)比重提高至20%以上。
       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钢铁冶炼流程进一步优化,电炉短流程炼钢工艺得到推广,到2025年,电炉钢占比达到20%左右。
       行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5年,省内产能排在前2位的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钢铁企业劳动生产率翻一番,达到1500吨/人·年,初步形成结构优化、环境友好、质效提升、竞争力强的现代钢铁产业体系,实现从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的跨越。
       推进钢铁行业布局优化、结构调整
       打造“两大基地”。立足山东省资源优势和行业发展潜力,通过政府推动、环保倒逼、标准严控、产能置换、兼并重组等手段,着力打造沿海和内陆两大钢铁产业基地。
       日—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以山东钢铁集团日照精品基地、日照钢铁控股集团、青岛钢铁集团为支撑,发挥好临沂临港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内陆产能向沿海转移,重点发展高端精品钢、特钢和不锈钢,拉长钢铁产业链,提升产品品质。
莱—泰内陆精品钢产业基地:以莱芜、泰安现有钢铁企业为依托,发挥已有特钢集群优势,满足内陆市场需求,在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加快区域整合,重点发展特钢、不锈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建设高水平特种钢生产基地。培育骨干企业。
支持山东钢铁集团发挥横跨沿海和内陆两大基地优势,整合转移产能,带动两大基地健康发展。支持日照钢铁控股集团发挥竞争优势,积极引入内陆转移特钢产能和技术,建设大容量高炉,提升高端产品比重,进一步提升竞争力。鼓励临沂临港地区利用海外镍矿资源和镍铁冶炼基础,通过产能置换方式联合重组,建设高端不锈钢集团,带动省内不锈钢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不锈钢产业集群。
       鼓励其他钢铁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瞄准市场需求,优化提升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实现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强化创新和配套支撑。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瞄准世界钢铁技术发展前沿,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推动各类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实现一批钢铁关键技术产业化。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广个性化、柔性化产品定制新模式。推动服务型制造,培育一批钢铁行业服务化转型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的服务链延伸。
       优化供应链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一批区域性钢贸交易中心、大型钢结构加工配送中心、专业化钢材物流园区,提供专业化运输、加工、存储、配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推进从资源、贸易、制造到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
       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企业产能转移,2025年年底前完成企业重组转型。
       文章来源:中国冶金报
文章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返回顶部